3829
水星的資料
水星是太陽系最內側與最小的行星
比月球大1/3;也是太陽系中運動最快的行星
環繞太陽一周只要88天。
由地球上看水星的視星等亮度在-2.0至5.5等之間
但因其距離太陽的最大角度(最大距角)只有28.3°
常淹沒在日出前或日落後的暮曙光中
故不太容易被看見。
在中國又稱為「辰星」。
水星(mercury) 信使號的水星假色影像命名形容詞水星的軌道資料[2]曆元 J2000遠日點69
816
900 公里0.466697 AU近日點46
001
200公里0.307499 AU半長軸57
909
100公里0.387098 AU離心率0.205630軌道周期87.9691 d(0.240846 a)平均軌道速度47.87 公里/秒[1]平近點角174.796°軌道傾角7.005°3.38°(對太陽赤道)升交點黃經48.331°近心點幅角29.124°衛星無物理特徵平均半徑2439.7 ± 1.0 公里[3][4]0.3829 Earths扁率[4]表面積7.48×107 km²0.108 Earths[3]體積6.083×1010 km³0.054 Earths[3]質量3.3022×1023 kg0.055 Earths[3]平均密度5.427 g/cm³[3]赤道表面重力3.7 m/s²0.38 g[3]宇宙速度4.25 km/s[3]恆星自轉週期58.646 day (58 d 15.5 h)[3]赤道自轉速率10.892 km/h轉軸傾角0.01°[1]北極赤經18 h 44 min 2 s281.01°[1]北極赤緯61.45°[1]反照率0.119 (bond)0.106 (geom.)[1]表面溫度最小平均最大0°N
0°W100 K340 K700 K85°N
0°W80 K200 K380 K星等達到 -1.9[1]角直徑4.5 — 13[1]大氣表面壓力微量大氣組成31.7% 鉀24.9% 鈉9.5% 氧原子7.0% 氬5.9% 氦5.6% 氧分子5.2% 氮3.6% 二氧化碳3.4% 水3.2% 氫由於十分接近太陽
勘測有困難度
我們對水星的所知相當有限
迄今只有兩艘太空船曾略勘水星。
第一艘是1974至1975年的水手10號
只描繪了45%的水星表面圖[5]。
第二艘是信使號
在2008年1月14日掠過水星
描繪了另外30%的表面[5]。
信使號於2011年3月再度抵達水星
並且進入環繞軌道
將對水星表面進行全面的探測。
實際上
水星在外觀上很像月球。
它的表面有許多的坑穴
沒有天然的衛星
也沒有真實的大氣層;它有個巨大的鐵核
磁場強度大約是地球的1% [6]。
由於有著巨大的核
它是高密度的行星。
表面的溫度從90至700K(-180至430 °C)。
日下點是最熱的地方
在靠近極點的坑穴底部是溫度最低之處。
水星的觀測紀錄可以追溯到西元前3
000年的蘇美爾人
希臘的赫西俄德時代稱之為Στίλβων(拉丁化:Stilbon)(the gleaming)和Hermaon。
今天我們所用的名稱來自羅馬
是羅馬神話中眾神的信使墨丘利(Mercurius)
相當於希臘的赫耳墨斯(Hermes)和巴比倫的Nabu。
在天文學上的符號是一個古老的星占符號
一個很有風格的版本是帶著有翅膀的頭盔持著眾神手杖的傳信天使(caduceus) 。
在西元前5世紀
希臘天文學家認為水星是兩個不同的天體
這是因爲它時常交替地出現在太陽的兩側;一顆出現在日落之後
它被叫做墨丘利;另一顆則出現在日出之前
爲了紀念太陽神阿波羅
它被稱爲阿波羅。
畢達哥拉斯後來指出他們實際上是相同的一顆行星。
在印度
水星被稱為Budha(बुध)
是月亮之神(Chandra)的兒子;在希伯來
稱為Kokhav Hamah(כוכב חמה)
意思是來自太陽的炎熱之星。
在中國
水星又稱為「辰星」
是五行之一。
晉書:志第二 天文中(七曜 雜星氣 史傳事驗)內提及:「辰星曰北方冬水
智也
聽也。
智虧聽失
逆冬令
傷水氣
罰見辰星。
辰星見
則主刑
主廷尉
主燕趙
又為燕、趙、代以北;宰相之象。
亦為殺伐之氣
戰鬥之象。
又曰
軍於野
辰星為偏將之象
無軍為刑事。
和陰陽
應效不效
其時不和。
出失其時
寒署失其節
邦當大饑。
當出不出
是謂擊卒
兵大起。
在於房心間
地動。
亦曰
辰星出入躁疾
常主夷狄。
又曰
蠻夷之星也
亦主刑法之得失。
色黃而小
地大動。
光明與月相逮
其國大水。
」
3829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712010983745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