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831

請問六道輪迴天界的壽命是多長

請問六道輪迴天界的壽命是多長 出處是那一部佛經
【天】(梵deva

巴deva

藏lha)  梵語deva的漢譯。

音譯為提婆。

意譯又作天界、天道、天有、天趣等詞。

指六道之中

業報最殊勝的眾生

或指其所居住的世界。

梵語deva

是div(意為放光)的名詞形

有「天上者」或「尊貴者」的意思。

通常用來指稱天界眾生

或常人所謂的神祇

或指彼等所居住的處所。

  關於天界眾生的居住處所

《俱舍論》卷八說欲界有六天

色界有四靜慮處十七天

無色界有四處

也就是三界二十七天。

茲列表如次︰  所謂欲界六天是指四大王眾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史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

色界四靜慮處十七天是指初靜慮的梵眾、梵輔、大梵等三天

第二靜慮處的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淨天

第三靜慮處的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

第四靜慮處的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

無色界的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

  四大王眾天

亦名為照頭摩羅天、四天王天、四大王天、大王天或四王天

是指住在須彌山腰的持國、增長、廣目、多聞等四天

以及受其管轄的堅手、持鬘、恒憍等諸藥叉神。

六欲天中

此天所領最廣。

其身量有四分之一俱盧舍

人間五十歲為其一晝夜

壽五百;初生之時

猶如人間五歲幼童

既生已

身形速成滿。

  其次

三十三天又名忉利天

係居住在須彌山頂上的天眾。

此須彌山頂呈四角形

各面廣八萬踰善那

四隅各有一峰

金剛手、藥叉神住於其中守護諸天。

須彌山之中央

有善見宮

乃天帝釋之住處。

此三十三天眾之身量為半俱盧舍

人間百歲為其一晝夜

壽一千歲。

初生時

如人間六歲幼童

既生已

身形速成滿。

此天與前述之四大王眾天皆依地而住

故稱地居天。

其交形成淫

與人無別

但風氣泄

熱惱便除

無如人之餘不淨。

  其次

夜摩天以上的四天及色界諸天

是所謂的空居天。

在三十三天的上方

各隔四萬踰繕那

重疊羅列。

此中

~~~~~~~~~~~~~~~~~~~~~~~~~~~~~~~~~~~~~~~~~~~~~~~~~~~~~~~~~~~~~~~~~夜摩天又稱焰摩天、炎摩天、焰天、炎天、時分天或四分天

其主稱為須夜摩天(又作須焰摩天、須焰天)。

身量四分之三俱盧舍

人間二百歲為其一晝夜

壽二千歲

纔抱成淫

初生時

如人間七歲童

生已身形速成滿。

~~~~~~~~~~~~~~~~~~~~~~~~~~~~~~~~~~~~~~~~~~~~~~~~~~~~~~~~~~~~~~~~~~~~~  睹史多天又名兜師哆天、兜率陀天、兜率多天、睹史天、兜率天、兜術天、知足天或喜足天

刪兜率陀天王為其主。

身量一俱盧舍

人間四百歲為其一晝夜

壽四千歲。

由執手而成淫

初生時

如人間八歲童

生已身形速成滿。

  又

樂變化天眾能依神通力自化作五妙欲境而受用之

化自在王天、化自在天、無憍樂天、無貢高天、不驕樂天、樂無慢天、化樂天、變化天、樂化天、泥摩羅提羅鄰優天、尼摩羅提天、維摩羅天、尼摩羅天為其別名。

身量一俱盧舍又四分之一

人間八百歲為其一晝夜

壽八千歲;唯相向而笑成淫

初生時

如人間九歲童

生已身形速成滿。

  他化自在天又名他化自轉天、他化樂天、化應聲天、化自在天、婆羅蜜尼和耶拔致天、波羅尼和耶拔致天、波羅維摩婆耆天或波羅尼蜜天。

此天能令他化作妙欲之境而受用之

其主名為自在天王。

身量一俱盧舍又二分之一

人間一千六百歲為其一晝夜

壽一萬六千歲;相視成淫

初生時

如人間十歲童

生已身形速成滿。

  此四天所居宮殿

量等須彌山頂。

或說隨處之上

其量倍增。

此六欲天於受用欲境時

雖有三種別

但因皆有受欲之事

故名欲生。

  色界初靜慮處三天中

梵眾天是大梵天所有所化所領的天眾

又稱梵身天、梵世天或梵迦夷天。

身量有半踰繕那

壽四分之一大劫。

梵輔天是大梵天的侍衛

又名梵具天、梵善益天、梵先益天、梵前益天、梵先行天、梵不數樓天、梵輔樓天、梵弗還天、梵富樓天或富樓梵天。

身量一踰繕那

壽半大劫。

大梵天又名摩訶梵天或單稱為梵天

其身量一踰繕那半

壽四分之三大劫。

此等初靜慮三天離欲不善而生喜樂

所居宮殿量等四洲;或說量等一小千世界。

  其次

第二靜慮處三天中

少光天因光明最少

故名少光。

又名小光天、少光音天、水微天、光天、波梨陀天、波利陀天或波利答天。

身量一踰繕那

壽兩大劫。

無量光天

又名無量光音天、無量水天、水無量天、妙光天、阿波羅那天或波摩那天。

其光明轉勝難測

身量四踰繕那

壽四大劫。

極光淨天

又名極淨光天、遍勝光天、極光天、光嚴天、光曜天、光耀天、光音天、水音天、晃昱天、阿會羞天、阿陂羞天或阿會修天。

其淨光遍照自地之處

身量八踰繕那

壽八大劫。

此第二靜慮三天係依定力而生喜樂

故稱定生喜樂

其所居宮殿

量等一小千世界。

有說量等一中千世界。

  第三靜慮處三天中

少淨天因意地樂受最劣

故名少淨。

少善天、約淨天、少靜天、少淨果天、淨天、波利多首天、波利首訶天、波利陀首訶天、波栗羞訶天為其別名。

身量十六踰繕那

壽十六大劫。

無量淨天

又名無量淨果天、無量善天、阿波摩羞天、阿波摩首天、阿波摩首訶天、阿波羅天。

其淨增轉難測

身量三十二踰繕那

壽三十二大劫。

遍淨天又名極遍淨天、極光淨天、廣善天、淨果天、難及淨天、淨難逮天、首訶迦天或羞訖天等。

其淨周普

樂無過者。

身量六十四踰繕那

壽六十四大劫。

此第三靜慮三天

因離喜生樂

故稱離喜妙樂。

所居宮殿量等一中千世界。

有說量等一大千世界。

以上初、二、三靜慮處於樂生上雖有三種別

但皆長時離苦受樂

故名樂生。

  第四靜慮八天中

除無雲天之外

其餘七天皆有雲地。

亦即無雲天因居無雲之初

故名無雲。

無陰行天、無陰天、無蔭天、無罣礙天、阿那婆迦天為其別名。

其身量百二十五踰繕那

壽百二十五大劫。

福生天又名受福天、得福天、生福天或福德天

異生之勝福者得生於此。

其身量二百五十踰繕那

壽二百五十劫。

廣果天又名大果天、密果天或果實天。

於異生之果報中

此方最為殊勝。

其身量五百踰繕那

壽五百大劫。

  其次

無煩天以上到色究竟天的五天

是所謂的五淨居天。

亦即前三天是凡聖雜居

而此等五天為純聖所居之所

故名淨居。

此中

無煩天係無煩雜之天

又名不煩天、無繁天、無廣天、不廣天、無造天、無誑天或阿浮訶那天。

身量一千踰繕那

壽一千大劫。

無熱天因已伏除雜修靜慮上中品之障

意樂調柔

離諸熱惱

故名無熱。

又名不熱天、不惱天、不燒天、無求天、阿陀波天或阿答和天。

身量二千踰繕那

壽二千大劫。

善現天因已得上品雜修靜慮

景德易彰

故名善現。

又名善見天、善觀天、快見天或妙見天。

身量四千踰繕那

壽四千大劫。

善見天因雜修定障之餘品至微

其見極為清徹

故名善見。

又名大善見天、善現天、樂見天、妙見天、快見天或色天。

身量八千踰繕那

壽八千大劫。

色究竟天

色界諸天中無有過此天者

故名色究竟。

又名究竟天、無小天、阿迦尼吒天、阿迦膩吒天或阿迦貳吒天。

身量一萬六千踰繕那

壽一萬六千大劫。

此第四靜慮八天

初生之時皆身量周圓

具妙衣服

所居宮殿量等一大千世界。

有說其量無邊際。

  無色界四處中

空無邊處係修空無邊處定者所受之異熟

又名無邊虛空處、無量空處、空處、虛空無邊處天、無邊空處天、空無邊入天、無量空處天、虛空智天或空智天。

壽二萬大劫。

識無邊處係修識無邊處定者所受之異熟

又名無量識處、無邊識處、識處、無邊色處天、識無邊處天、無量識處天、識無邊入天、識無邊天或識智天。

壽四萬大劫。

無所有處係修無所有處定者所受之異熟

又名不用處、無所有處天、無所有智天、無所有入天、無所有天或阿竭然天。

壽六萬大劫。

非想非非想處係修非想非非想處定者所受之異熟。

又名有想無想處、非想非非想處天、非想非非想入天、非想非非想天、非有想非無想處天、無思想亦有思想天或有想無想智天。

壽八萬大劫。

此四處因無色故無方處

唯隨異熟生之差別而建立之。

  天界之說

散見於諸經論之中。

《俱舍論》之三界二十七天說亦見於《法乘決定經》卷上、《雜阿毗曇心論》卷八、《彰所知論》卷上等書。

但其他經典另有別說

亦即《義足經》卷下〈蓮華色比丘尼經〉、《中阿含》卷九〈地動經〉及《有部毗奈耶雜事》卷二十九闕六欲天中的四天王眾天;《長阿含》卷二十、《光讚般若經》卷五〈摩訶薩品〉、《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八、《大集譬喻王經》卷下、《瑜伽師地論》卷四及梵文《大事》則在他化自在天之上

別設魔天。

  關於色界的初靜慮處

《中阿含》卷四十三說唯有一梵身天

《大方廣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亦說有一大梵天

而《中阿含》卷九〈地動經)、《大智度論》卷十六、《俱舍論》卷八、《順正理論》卷二十一、《阿毗達磨藏顯宗論》卷十二、《阿毗曇心論》卷四〈契經品〉、《阿毗曇心論經》卷五〈修多羅品〉、《雜阿毗曇心論》卷八說有梵眾、梵輔二天。

梵本《入法界品》說有梵眷屬、梵輔、大梵等三天。

《長阿含經》、《起世經》卷八、《大品般若經》卷十二〈無作品〉、《摩訶般若鈔經》卷二、《大般若經》卷四0二〈歡喜品〉、《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大寶積經》卷三十七、《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九、《三法度論》卷下、梵本的《大事》、《普曜經》、《法集名數經》說有梵身、梵輔、梵會、大梵等四天。

  又

《佛本行集經》卷九〈相師占看品〉、《菩薩本業經》說有梵、梵眾、梵輔、大梵等四天;《光讚般若經》說有梵天、梵迦夷、梵具、梵天等四天。

舊譯《華嚴經》卷十二、新譯《華嚴經》卷二十一說有梵天、梵身、梵輔、梵眷屬等四天

《大方等大集經》卷一〈瓔珞品〉說梵天、大梵、梵師、梵眾等四天。

《道行般若經》卷三、《小品般若經》卷二、《兜沙經》、《大寶積經》卷十說梵天、梵迦夷天、梵輔樓、梵波利產、摩訶梵等五天

《大集譬喻王經》說梵身、梵光、梵眾、梵輔、大梵等五天。

《大哀經》卷一說梵天、梵忍、梵身、梵滿、梵度著、大梵等六天。

巴利《中部》〈行生經〉說有千梵、二千梵、三千梵、四千梵、五千梵、十千梵、百千梵等七天。

  關於第二靜慮處

《中阿含》卷四十三說唯有一晃昱天

《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大方廣菩薩藏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卷五亦僅揭一少光天。

但《大寶積經》卷三十七舉少光、無量光二天

《大樓炭經》揭示阿維比、波利答、阿波羅那等三天。

《大方等大集經》、《大集譬喻王經》亦揭示光(或作有光、光曜、水行或[2687.14]天)、少光、無量光等三天。

《長阿含經》、《起世經》、《佛本行集經》、《大般若經》卷四0二及卷四0三、《光讚般若經》、《大品般若經》、《道行般若經》、《大明度經》卷二、《摩訶般若鈔經》、《小品般若經》、舊譯《華嚴經》卷十、新譯《華嚴經》卷二十一、《兜沙經》、《大寶積經》卷十、《大哀經》、巴利《中部》、梵本《大事》說光、少光、無量光、光音等四天

《菩薩本業經》說清明、水行、水微、水無量、水音等五天。

  關於第三靜慮

《中阿含》卷四十三、《大方廣菩薩藏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說唯有一[836.9]淨天

《法集名數經》說有少淨、淨等二天

《大方等大集經》說有淨天、少淨、無量淨等三天

《長阿含經》、《起世經》、《佛本行集經》、《大般若經》卷四0二及卷四0三、《光讚般若經》、《大品般若經》、《道行般若經》、《小品般若經》、舊譯《華嚴經》卷十二、新譯《華嚴經》卷二十一、《大寶積經》卷十、《大哀經》、《大集譬喻王經》、巴利《中部》、梵文《大事》說淨、少淨、無量淨、淨等四天

舊譯《華嚴經》卷五十二說少淨果、無量淨果、淨果、少淨、無量淨、淨等六天。

  關於第四靜慮

《大品般若經》、《大乘菩薩藏正法經》、《諸行有為經》、《決定義經》、《法集名數經》、《順正理論》卷二十一、《阿毗曇心論》、《阿毗曇心論經》、《阿毗曇甘露味經》卷上、《立世阿毗曇論》卷六、《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六都說有九天

也就是在廣果天之後加一無想天(或無想有情天)。

《中阿含》卷四十三不說五淨居

唯揭一果實天

《方廣大莊嚴經》卷二說淨居、阿迦尼吒、摩醯首羅等三天

《光讚般若經》說善見、所見善、於是見、一善等四天。

《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梵本《大事》、巴利《論事》於五淨居外

另加一廣果天

而成六天

《三法度論》說五淨居、果實、無想等七天

《大寶積經》卷三十七說五淨居、廣果、有想、無想等八天。

  又

《大般若經》卷四0二、舊譯《華嚴經》卷十二、新譯《華嚴經》卷二十一說五淨居、廣(或嚴飾、密身)、少廣(或小嚴飾、少密身)、無量廣(或無量嚴飾、無量密身)、廣果(或嚴飾果實、密果)等九天

新譯《華嚴經》卷六十九說五淨居、無雲、福生、廣果、少廣等九天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九說五淨居、福生、福愛、廣果、無想等九天

《吽迦陀野儀軌》卷上說五淨居、自在、無憂、福生、廣果等九天;《長阿含經》、《起世經》、《大般若經》卷四0三說五淨居、廣、少廣、無量廣、廣果、無想等十天。

  此外

巴利《中部》說第四靜慮有廣果、無煩、無熱、善見、色究竟等五天

舊譯《華嚴經》卷五十二說果實、不熱、善現、淨居、阿迦尼吒等五天

《大方廣菩薩藏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說福生、無熱、善見、善現、色究竟等五天。

《十誦律》卷三十六說阿那婆訶、福德、廣果、不熱、喜見、樂見、阿迦尼吒等七天

《義足經》、《大明度經》說守妙、玄妙、福德、德淳(或德純)、近際、快見、無結愛等七天

《大哀經》說淨身、用果、無揵、於是、善施、善所施、一善等七天。

《大集譬喻王經》說廣、少廣、無量廣、廣果、無熱、善見、善現、阿迦尼吒等八天。

  再者

《佛本行集經》說廣、少廣、無量廣、廣果、熱、無熱、無比、善現、阿迦尼吒等九天

《兜沙經》說推呵、波栗推栗、阿波墮訶、惟于潘、阿惟潘、阿陀波、須[3739.15]、阿迦膩吒、阿惟先惟先尼[649.6]等九天

《菩薩本業經》說守妙、微妙、廣妙、極妙、福愛、受勝、近際、善觀、快見、無結愛等十天

《大樓炭經》卷四說維阿、波利多維、阿波摩維呵、阿披波羅、維阿[4183.6]、維呵、阿答和、善見、色、阿迦尼吒等十天。

《大寶積經》卷十說應果、御辭、假使、善見、一究竟、淨居等七天

但於淨居之上更加所奉行決了一處究竟、真究竟、無瞋恚、不親近等四天。

從以上種種可知有關色界四靜慮處

尤其是其中的第四靜慮有種種異說。

  關於無色界

諸經論皆說空無邊處等四處

但巴利《論事》闕四處中的空無邊處

而《菩薩本業經》說無色界中有識慧天、無所念慧天、二十八無色天等三天。

  關於諸天的身量、壽量等

也有異說。

其中

就欲界六天的身量而言

《彰所知論》卷上說四大王眾天等的身量依序是四分之一俱盧舍、半俱盧舍、二俱盧舍、四俱盧舍、八俱盧舍、十六俱盧舍。

《大樓炭經》卷四說六欲天的身量依序是二十里(半由旬)、四十里、八十里、一六0里、三二0里、六四0里。

  至於色無色界諸天的壽量

《長阿含》卷二說梵迦夷天壽一劫

光量天二劫

遍淨天三劫

果實天四劫

無想天五百劫

無造天一千劫

無熱天二千劫

善見天三千劫、大善見天四千劫、色究竟天五千劫

空處一萬劫、設處二萬一千劫、不用處四萬二千劫、有想無想處八萬四千劫。

《大樓炭經》卷四說梵迦夷天壽一劫、光音天二劫、遍淨天四劫、遺呼天八劫、無想天七劫、阿毗波天十劫、阿答和天二十劫、修陀旃天四十劫、須陀旃尼天八十劫、阿迦尼吒天百劫、虛空知天一萬劫、識知天二萬劫、阿竭若天四萬劫、無思想亦有思想天八萬劫。

  另外

《立世阿毗曇論》卷七說梵先行天壽二十小劫、梵眾天四十小劫、大梵天六十劫、少光天百二十小劫

無量光天百四十小劫

勝遍光天二大劫

少淨天二大劫半

無量淨天三大劫半

遍淨天四大劫

無雲天三百大劫

受福天四百大劫

廣果天五百大劫

無想天一千大劫

善見天一千五百大劫

善現天二千大劫

無煩天四千大劫

不燒天八千大劫

阿迦尼吒天一萬六千大劫;空無邊入天的下品一萬七千五百大劫

中品一萬八千五百大劫

上品二萬大劫;識無邊入天的下品壽三萬大劫

中品三萬五千大劫

上品四萬大劫;無所有處入天的下品壽五萬大劫

中品五萬五千大劫

上品六萬大劫;非想天的下品壽七萬大劫

中品七萬五千大劫

上品八萬大劫。

  關於生天的業因

也有多說。

《四分律》卷五說惡業墮地獄

善業生天上。

《雜阿含經》卷三十七說因十善業

身壞命終得生天上。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說修行增上十善能令眾生得欲天之報;修行有漏十善與定相應

能令眾生得色天之報;又

(1)以過一切色想

滅有對想等而入空處定

(2)過一切空處定而入識處定

(3)過一切識處定而入無所有處定

(4)過無所有處定而入非想非非想定等四業得無色天之報。

  《中阿含》卷四十三說若離欲

離惡不善法

有覺有觀而有離生喜樂

則成就初禪。

乃至命終生梵身天中

覺觀已息

內靖一心

無覺無觀而有定生喜樂

則成就第二禪。

乃至命終

生晃昱天中

離於喜欲捨無求遊

正念正智

身覺樂

念樂住空

則成就第三禪。

乃至命終生遍淨天中

樂苦及喜憂之本已滅

不苦不樂捨念清淨

成就第四禪

乃至命終

生果實天中

度一切色想

滅有對想

不念若干想

為無量空

因此

成就無量空處。

乃至命終

生無量空處天中

度無量空處

為無量識

因此

成就無量識處。

乃至命終

生無量識處天中

度無量識處

為無所有

因此

成就無所有處。

乃至命終

生無所有處天中

度一切無所有處想

為非有想非無想

成就非有想非無想處

乃至命終

生非有想非無想處天中。

據此可知

欲界諸天係以世界善業為其業因

色界諸天以四靜慮

無色界諸天以四無色定為其生因。

  按欲界天中的三十三天(因陀羅)及焰摩

在吠陀時代時

已備受崇拜

又佛陀在世時

信奉《奧義書》的正統婆羅門

主張六欲天之上有一梵天。

此外

其他的修道者又修無想定、四靜慮、四無色定

以期生於無想天、四靜慮處或四無色處

各各修習其行。

其後

隨著歲月的推移

色界諸天的數目也逐漸增加

最後形成了前述的種種異說。

  除了三界諸天之外

也有稱轉輪聖王及佛等為天的情形。

《分別功德論》卷三說三種天

即舉天、生天、清淨天。

舉天是指轉輪聖王

因轉輪聖王為眾人所舉

以十善救世

亦令人生天

在人之上

故稱為舉天;生天是指三界諸天

因彼等流轉不息

不離生死

故名生天;清淨天是佛及緣覺聲聞

因佛及二乘皆盡結使

脫出三界

清淨無欲

故名清淨天。

《大智度論》卷四說假號天、生天、清淨天等三天

同書卷二十二說名天、生天、淨天、生淨天等四種天。

《大般涅槃經》卷二十二揭舉世間天、生天、淨天、義天等四種;世間天是國王

生天是四天王等

淨天是聲聞緣覺

義天是十住菩薩

同書卷十八說住於大涅槃的諸佛菩薩可名為第一義天。

此外

又有稱佛為天中天、天人師或天人所奉尊;以其為天中之最勝尊。

  《大教王經》卷十將天分為三界主、飛行天、虛空行天、地居天、水居天等五類;其中

三界主有大自在天、那羅延天、拘摩羅、梵天、帝釋等五天

飛行天有甘露軍荼利、月天、大勝杖、金剛冰羅等四天

虛空行天有末度末多、作甘露、最勝、持勝等四天

地居天有守藏、風天、水天、俱尾羅等四天

水居天是縛羅賀、焰摩、必哩體尾祖梨葛、水天等四天及其天后。

現圖金剛界曼荼羅成身會等諸會及胎藏界曼荼羅外金剛部院繪有此等天眾(大自在天除外)。

又於現今之大藏經中

存有毗沙門天、大吉祥天女、摩利支天、訶利帝母、冰揭羅天、穰麌梨童女、大聖歡喜天、金翅鳥王、摩醯首羅天、那羅延天、寶藏天女、堅牢地天、大黑天、金毗羅童子、焰羅王、深沙大將、十羅剎女、十六善神、八方天、十天、十二天及諸星宿的儀軌。

  又

天上的物品都冠有「天」字

如天華、天香、天樂、天鼓、天冠、天蓋、天衣、天宮、天堂等。

但若根據《大智度論》卷九所述(大正25‧123b)︰「天竺國法

名諸好物

皆名天物。

」則不只天上之物

連地上的好物也可冠上「天」之名。

  ◎附︰相關用語彙編  (一)天王  欲界、色界諸天中

每一天國的領袖。

在四王天

有東、南、西、北四天王

日、月、諸星為其臣僚。

在忉利天

帝釋天為王

統領三十三天的天眾。

在兜率天

釋迦牟尼佛降生之前係此天天王。

這些都屬欲界的天王。

色界的天王

如色界初禪天的天王是尸棄大梵

統領梵輔、梵眾諸天。

  (二)天堂  天眾所住的殿堂。

又稱天宮。

《遺教經》曰(大正12‧1111c)︰「不知足者

雖處天堂亦不稱意。

」《圓覺經》曰(大正17‧917b)︰「地獄天宮皆為淨土

有性無性齊成佛道。

」此詞常作為與「地獄」相對的名詞

如《三論玄義》云(大正45‧1c)︰「若必無因而有果者

則善招地獄

惡感天堂。

」《法華玄義》卷一云(大正33‧685c)︰「心能地獄

心能天堂

心能凡夫

心能賢聖。

」  (三)天華(梵divya-pus!pa

巴deva-puppha

藏lhah!i me-tog)  天上的殊妙華[1156.8]。

佛或轉輪王在呈現奇特瑞相時

天人為表示祝福之意

而雨天華。

《方廣大莊嚴經》卷三云(大正3‧553c)︰「於此時

諸天音樂出微妙聲

雨眾天花末香熏香。

」  《法華經》卷一〈序品〉云(大正9‧2b)︰「佛說此經已

結跏趺坐

入於無量義處三昧

身心不動

是時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

而散佛上及諸大眾。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一〈序品)除上述四種天華外

另加優[4183.6]羅華、波頭摩華、拘物頭華、芬陀利華、瞻葡迦華、阿提目多華、波利尸迦華、蘇摩那華等八種

共計十二種。

  印度古代習慣以「天華」稱讚諸多美好物品

如《大智度論》卷九云(大正25‧123b)︰「天竺國法

名諸好物

皆名天物;是人華非人華

雖非天上華

以其妙好

故名為天華。

」  此外

也有以天華表示無分別的立場

如《維摩經》卷七〈觀眾生品)的「天華著舍利弗衣」之譬喻

即以天華著身與否為結習已盡與否之象徵。

  (四)天童(梵deva-putra

巴deva-putta

藏lhah!i bu)  以童子形現身人間

以供差遣的護法諸天。

《法華經》卷五〈安樂行品〉云(大正9‧39b)︰「讀是經者

常無憂惱

又無病痛

顏色鮮白

不生貧窮、卑賤醜陋

眾生樂見

如慕賢聖

天諸童子

以為給使。

」又

《釋門正統》卷八也記載

唐朝道宣律師禪慧兼修

弘傳律義

感得天龍禮覲聽法

毗沙門天王也遣子護持。

  (五)天樂  天界的音樂。

諸天常以天樂供養佛

如《法華經》卷三〈化城喻品〉云(大正9‧22b)︰「四王諸天

為供養佛

常擊天鼓。

其餘諸天作天伎樂。

」  相傳西方極樂國土常天樂和鳴

《無量壽經》卷下云(大正12‧273c)︰「佛語阿難︰無量壽佛為諸聲聞菩薩大眾頒宣法時

(中略)即時四方自然風起

普吹寶樹出五音聲。

(中略)一切諸天皆齎天上百千華香萬種伎樂

供養其佛及諸菩薩、聲聞大眾。

」  (六)天鼓  指忉利天中不需打擊自然會響的鼓

或天人所持之鼓。

例如《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三云(大正3‧644c)︰「如來今日於婆羅[木奈]國鹿野苑中仙人住處

轉大法輪。

(中略)爾時

大地十八相動

天龍八部於虛空中作眾伎樂

天鼓自鳴。

」新譯《華嚴經》卷十五〈賢首品〉云(大正10‧79a)︰「忉利天中有天鼓

從天業報而生得。

知諸天眾放逸時

空中自然出此音。

一切五欲悉無常

(中略)汝應愛樂真實法

三十三天聞此音

悉共來昇善法堂

帝釋為說微妙法

咸令順寂除貪愛。

彼音無形不可見

猶能利益諸天眾

況隨心樂現色身

而不濟度諸群生。

」  又

《大日經疏》卷四云(大正39‧622c)︰「如天鼓都無形相亦無住處

而能演說法音警悟眾生。

」此等皆謂天鼓為不擊自鳴。

但是

《法華經》卷五〈如來壽量品〉則謂天鼓為天人所持之鼓

其文曰(大正9‧43c)︰「我此土安隱

天人常充滿。

(中略)諸天擊天鼓

常作眾伎樂。

」  天鼓的聲音也常被喻為佛之說法

如《往生禮讚偈》云(大正47‧442b)︰「聲如天鼓俱翅羅

故我頂禮彌陀尊」

吉藏《法華義疏》卷一云(大正34‧455c)︰「外國名佛以為天鼓

賊欲來時天鼓則鳴

賊欲去時天鼓亦鳴。

天鼓鳴時諸天心勇

天鼓鳴時修羅懼怖。

眾生煩惱應來佛則為說法

眾生煩惱應去佛則為說法。

佛說法時弟子心勇

佛說法時諸魔懼怖。

天鼓無心能為四事

如來雖說亦復無心

是故詺佛以為天鼓也。

」  (七)天人五衰  住在天界的眾生在福報將盡

臨命終時

所現的五種衰相。

也稱五衰、五衰相、五相。

  《增一阿含經》說此五衰相是︰(1)華冠自萎

(2)衣裳垢坋

(3)腋下流汗

(4)不樂本座

(5)玉女違叛。

《涅槃經》卷十九說是︰(1)衣裳垢膩

(2)頭上花萎

(3)身體臭穢

(4)腋下汗出

(5)不樂本座。

此外

《本行集經》卷五、《摩訶摩耶經》卷下、《大智度論》卷五亦有列舉

但略有差異。

  《大毗婆沙論》卷七十舉出小五衰、大五衰之說

謂諸天子將命終時

先有五種小衰相現

復有五種大衰相現。

小五衰相現時

非定當死

大五衰相現時

必定當死。

小五衰相是︰  (1)衣服嚴具不出樂聲︰謂諸天往來轉動

嚴身具出五樂聲。

然在將命終時

此聲不出。

  (2)自身光明忽然昧劣︰謂諸天身光赫弈

晝夜恒照。

然將命終時

身光微昧。

  (3)於沐浴後水滴著身︰謂諸天膚體細微

浴後出水

水不著身。

然將命終時

水便著身。

  (4)本性囂馳今滯一境︰謂諸天種種境界悉皆殊妙

諸根如旋火輪

從不暫住。

然將命終時

諸根專著一境。

  (5)眼本凝寂今數瞬動︰謂諸天身力強盛

眼未嘗瞬。

然將命終時

身力虛劣

眼便數瞬。

  大五衰相︰(1)衣服先淨今穢

(2)華冠先盛而今衰

(3)兩腋忽然流汗

(4)身體發臭

(5)不樂本座。

  有關天人五衰之資料

佛典記載頗多。

除上列諸書外

《法苑珠林》卷五、《俱舍論》卷十、《經律異相》卷四、《法華玄義釋籤》卷六(下)等書皆有陳述。

  (八)天衣無縫  指天人所著之衣無人工縫治之痕跡。

天衣指天人所著之衣

相傳其重量極輕

且重量又隨天界的往上遞昇而減。

《長阿含經》卷二十說

四天王衣長一由旬、衣重半兩

忉利天衣長二由旬、衣重六銖

焰摩天衣長四由旬、衣重三銖

兜率天衣長八由旬、衣重一銖半

化自在天衣長十六由旬、衣重一銖

他化自在天衣長三十二由旬、衣重半銖。

  《大智度論》卷三十四亦說及諸天天衣之輕重

其文云(大正25‧310c)︰「色界天衣無重相

欲界天衣從樹邊生

無縷無織

譬如薄冰

光曜明淨

有種種色。

色界天衣純金色

光明不可稱知。

」文中之「無重相」及「無縷無織」等字樣

可知天衣之重量輕

且無線縷織造之[3831.4]可尋。

  此外

《無量壽經》敘述阿彌陀佛因地第三十八願時亦云(大正12‧269a)︰「設我得佛

國中人、天欲得衣服

隨念即至

如佛所讚

應法妙服自然在身。

若有裁縫、染治、浣濯者

不取正覺。

」《太平廣記》卷六十八引牛嶠《靈怪錄》云︰「郭翰暑月臥庭中

仰視空中

有人冉冉而下

曰︰吾織女也。

徐視其衣

無縫。

翰問故

曰︰天衣本非針線為也。

」  由此上諸文所述

當可推知「天衣無縫」一詞之本意。

  〔參考資料〕 《中阿含》卷十八〈天經〉;《雜阿含》卷三十、卷三十一;《增一阿含經》卷二、卷七;《光明童子因緣經》;《法苑珠林》;《法界安立圖》;《法集名數經》;《六趣輪迴經》;《分別業報經》;中村元《原始佛教[306E]思想》第三編;定方晟《佛教[306B][307F][308B]世界觀》。

◎出自【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參考資料 ◎出自【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1.天人:的壽命很長

但是總有死亡的一天。

他們在死亡前身體就會出現所謂的『天人五衰』現象-『衣染塵埃』『華蔓萎謝』『兩腋出汗』『臭氣入身』『不樂本座』。

一但出現這五種現象

就表示這個天人在天界的壽命只剩下七天了。

天人是在這七天裡面才會想到修行

前面一直都很快樂

沒有任何煩惱。

如果沒有掌握好這七天來修行

那就要墮入輪迴

隨著前生的業力流轉於三界六道之中。

http://buddhapark.myweb.hinet.net/Series/Buddhism/buddhism-6.htm 2.楞嚴經卷http://sql.fgs.org.tw/webfbd/term.asp
起世經四天王天壽五百歲。

亦有中夭。

三十三天。

壽一千歲。

夜摩諸天。

壽二千歲。

兜率陀天。

壽四千歲。

化樂諸天。

壽八千歲。

他化自在天。

壽萬六千歲。

魔身天。

壽三萬二千歲。

梵身天。

壽命一劫。

光憶念天。

壽命二劫。

遍淨諸天。

壽命四劫。

廣果諸天。

壽命八劫。

無想諸天。

壽十六劫。

不麤諸天。

壽命千劫。

無惱諸天。

壽二千劫。

善見諸天。

壽三千劫。

善現諸天。

壽四千劫。

色究竟天。

壽五千劫。

虛空處天。

壽十千劫。

識處天壽二萬一千劫。

無所有處天。

壽四萬二千劫。

非想非非想處天。

壽八萬四千劫。

此等諸天。

皆有中夭
若不能超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也就是至少證道阿羅漢果 否則都還要再來人間修行 有些時候不用執著文字中的記載 只要直心、深心與自性相應就可以 成就

修行可以很簡單 知道的越多 不見得越好

地藏王|財神爺|普賢菩薩|繞境|八家將|太歲|紫竹寺|因果|走靈山|修行|車城福安宮|燒香|北港朝天宮|犯沖|擲茭|大甲鎮瀾宮|普庵祖師|業障|輪迴|城隍爺|文殊菩薩|土地公|月老|媽祖|殺生|佛經|吃素|關聖帝君|

3831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5020405214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行星列表/3801 的頭像
    小行星列表/3801

    《神魔遮天》

    小行星列表/38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