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哪四座風力發電場
台灣有哪四座風力發電場?還有介紹喔Where Where Where
「麥寮風力發電示範系統」是國內第一座商業化運轉之新式風力發電場
也是經濟部自89年3月22日頒布「風力發電示範系統設置補助辦法」後第一個接受補助設置之風力發電示範系統。
該示範系統於89年5月23日通過評選委員會之審查
共獲得補助款新台幣3
800萬元
於89年11月底設置完成
並於89年12月27日由經濟部尹啟銘次長主持完工啟用典禮
正式介紹給國人。
「麥寮風力發電示範系統」位於雲林縣麥寮鄉台塑六輕工業區東緣之綠帶
由台塑關係企業台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承建
能源會提供補助款
並由工研院能資所技術輔導設置。
該示範系統採用4部丹麥Vestas V47-660 kW風力機組
總裝置容量共2
640瓩
產出之電力併入六輕工業區之電力網系統
主要提供台朔重工機械廠自用。
自六輕工業區入口處至風力發電場址沿途設有路標指示
風力發電機現場並設置有告示牌
除提供本示範系統之文字說明外
亦即時顯示風速及4部風力機之電力輸出;此外
台朔重工並於其辦公空間設立一展示室
提供多媒體展示、短片簡報、教育海報、文宣資料、縮小比例模型、監控系統展示等
使參觀者對風力發電以及該示範系統能有更深入之瞭解。
「麥寮風力發電示範系統」的所有發電相關設備除風力發電機及控制系統直接自丹麥進口外
其餘均由國內廠商自製:塔架在台朔重工麥寮廠區直接生產
基礎、電纜線埋設等亦由台朔重工自行設計施工
其餘零組件由其他國內廠商供應。
此示範系統之設置除了宣示我國政府及民間對風力發電等綠色淨潔能源之重視外
亦對我國建立本土風力發電零組件工業具起頭效應。
目前台朔重工已與丹麥Vestas簽訂製造增速齒輪箱之合作契約
若能合作成功可激勵國內業界投入風力發電工業之信心;藉由示範系統之設置創造國內風力發電市場
亦為國內業者營造投資風力發電工業之環境。
期能透過麥寮風力發電示範系統之成功
建立國內業界投資風力發電之信心
廣泛投入風力發電之應用
並創造國內風力發電相關產業。
台灣風力發電發展現況風力強烈而穩定的地區較有開發風力發電的效用
台灣沿海、山區及離島富有潛力
都值得開發利用。
台灣澎湖風力發電歷史起源甚早
十餘年前就在澎湖的七美鄉設置二百五十千瓦的風力發電機組
惟當時設計用途為實驗性質
並藉此栽培風力發電人才
直到才決定在澎湖中屯
設置風力發電機組
該機組為四部六百千瓦風力發電機組成
此風力發電機組高塔型、垂直風葉片、水平發電機組
在二級風速時即可發電
十二級風時可滿載發電
預計九十年七月可完工。
中屯風力發電機組不但開啟綠色能源的大門
將來在縣府闢建週邊道路及進行綠美化工程後
該處一定會成為新興的遊憩據點
兼具發電與遊憩的雙重功能。
目前四部機組佔澎湖總發電量的七%
澎湖規劃興建的尖山電廠發電量可達十二萬千瓦
但每度電力的成本為五元餘
風力發電每度成本約三元餘
似乎較為節省
惟澎湖夏季的風力顯有不足
供電高峰又集中在夏季
若要以風力發電為主力
需要審慎的評估。
此外台塑集團的台朔重工公司將在麥寮離島工業區建造風力發電廠
發電容量二千六百四十瓩
總投資一億多元
經濟部能源會將補助三千八百萬元。
不過由於發電成本較傳統能源為高
因此國際上推廣風力發電成效卓著的國家
如德國、丹麥、荷蘭、美國等
均於推廣初期經由補助措施來帶動設置風潮
能源會也訂出風力發電系統設置補助辦法
鼓勵民間投入風力發電示範系統的設置。
能源會表示
台朔重工麥寮風力電廠是第一個獲准補助的風力電廠
目前正在申請補助設風力電廠的有新竹縣、宜蘭、屏東等地方政府
及十九個民間單位。
台灣發展的條件 1. 得天獨厚的風資源:根據本公司目前收集的氣象資料顯示
台灣西部一帶的海岸
風資源極為良好。
季風氣候區的台灣
風力資源較之中緯度大陸氣候的歐洲不但毫不遜色
風力資源與開發條件反而優渥許多。
若將地表粗糙度的影響納入考慮
參照數個長期觀測的數據顯示
在許多地區年滿負載小時數可達2500--2600小時
這樣的風力條件幾乎是歐洲國家(如德國)的兩倍。
而且本公司曾做過數次的實地勘察
發現許多沿海地區的土地並無人使用
但又因為離西部沿岸工業區不遠
因此道路十分通暢
取得大型工程機具極為便利
距離大的電網也很近
具備相當理想的風場前提條件。
難能可貴的是
西部沿海一帶恰與主要用電負荷地區吻合。
在其他地區
諸如中國大陸或土耳其
風資源所在地往往在人煙極稀少的地區
沒有電網、道路不通
需要長程電纜運送電力;或是沿海地區人口過於稠密
都不合適風場的開發。
我們相信台灣沿海蘊含了極為豐富的風力資源
又兼具其他發展優勢
實為風場設置的絕佳地點
如能及時予以開發
善用台灣得天獨厚的風力資源
對於用電吃緊、跳電頻傳的我們
不只可不用仰賴外國進口能源
解決用電危機
同時
毫無污染的再生能源
亦十分符合政府永續發展的經營理念。
2. 工業條件:風電作為一項新的工業技術
對當前景氣低迷、失業率不斷提高的台灣
實在值得引進並開發。
一來直接增加就業機會
二來可活化產業結構
幫助傳統製造業者轉型。
因為風力發電直接應用到傳統工業的產出
其主要零件如齒輪箱以及發電機
都可以在台灣找到一流的供應商。
又例如:去年德國鋼鐵業的最大消費者便是風機製造商
而且新興的風力發電業在傳統工業為後盾的情形下
根基將更為紮實。
在新製造科技的帶動下
可望為台灣傳統製造產業注入一股新的活力。
我國許多中小企業有非常好的工業基礎
若能引進丹麥或德國的風機製造的技術
也可以使該技術在我國生根發展
並且可能成為半導體工業外
另一枝先進的新秀。
若能引進風機技術
風機製造業的發展
將使工廠所在地的經濟結構得到積極性的改變
一方面是就業人口以及相應的消費能力等
另方面增加地方稅收。
風機的製造亦可提振上游產業的復甦。
台灣發展的前景1. 政策性支持:既然新能源有諸般優點
台灣的天然及工業條件也契合
我們再來探討新能源的前景。
數年前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創造出傲人的繁榮
足見政府的積極推動對產業發展的正面重要性。
過去政策促成了IT產業
現在支持新能源的付出也將是值得的:在台灣本島
風力發電可以減少燃燒石化能源產生同量電量的污染
現在給予再生能源成長的機會
未來才能夠享受乾淨能源。
而放眼全球
風力發電的發展極為快速
傳統工業鉅子例如Siemens、Shell、BP、三菱等莫不爭相進入風電業。
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固享譽全球
惟產業結構若太單一集中
風險則相對較大
今若能逐步引進風機製造技術
在政策支持下使風電產業生根萌芽
不但可以減少對電子業的過份依賴
亦可以全球為市場目標
創造另一波繁榮。
2.政策性支持之作用與目標:a. 市場牛肉在哪兒?或許有人要說:「台灣這麼小
新能源市場有限。
」然而台灣經濟命脈一向以出口為取向
IT工業如此
在新能源又何嘗不可。
以丹麥為例
丹麥的風機工業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為出口
德國風機出口的比例也相當高。
再則
有人可能還會提出質疑:「風機技術這麼進步了
我們有希望迎頭趕上嗎?」目前風機工業還算處於發展進步階段
還未成熟到像傳統工業那樣市場集中在少數幾家公司手中
參看西班牙的發展即為一例
西班牙在數年前大力推動風力發電
不到五年的光景
風機工業已蔚成氣候。
台灣有一流的工業基礎
舉世最優秀勤奮的人民
再加上傲人的風資源
現在切入
還可以迎頭趕上
再過幾年
錯過了時機
大餅恐怕早已被人瓜分了。
b. 使新能源提前與傳統能源競爭風力發電的歷史不長
但短短不到二十年的時間
已有令人咋舌的進步
特別是風機成本下降的快速︰根據統計
風力發電平均每三年增加一倍的裝機容量
風機成本也下降百分之十五。
隨著風機技術的進步
加上微觀選址專業能力的成熟
使得風電的成本曲線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反之
傳統能源的成本則由於原料的日益短缺
社會對環保的要求增加等因素
價格逐漸上漲。
請參考下圖。
但風機成本能如此發展的前提是
歐美國家這二十年來給予風機的扶持鼓勵政策
若此扶植政策繼續存在
則風電在五至十年間可完全與傳統能源分庭抗禮。
c. 發展的例證風電在這過去的二十年間
由於歐美國家的支持
有熱火朝天的發展。
截至西元2000年底
全球風力發電裝機容量為17542 MW(相當於六個半核四廠)
近二十年來
全球風電每年的成長率為40%至50%
未來發展潛力不可小覷。
以丹麥為例
丹麥政府自八0年代初期即十分熱衷地支持風電
目前丹麥擁有舉世最傲人的風機工業
風機製造並已取代傳統的漁業
晉昇為第二大宗出口貨物
為國家帶來可觀的產值。
並且風電工業的就業人口達3828人
為造船業的三倍
也比電網(供電公司)所提供的就業機會要多。
而全球股市一片低迷之際
風電股在歐洲一枝獨秀
前景看好。
Nordex風電公司於一九九六年被Babcock 以不到幾百萬美元的價格收購
下月將上市
約八億美元的價值。
下圖是丹麥一家風電上市公司的表現
圖中曲線為丹麥股市的指數
上面這意竄雲霄的曲線正是被投資人看好的風電公司。
建議支持方式:固定電價綜上所述
風電在全球越來越有競爭力
但在目前階段
還需要國家政策的一些扶持。
參考發展成功的各國規定
基本上有以下共同點:1.要求電網一定要讓風場在最近的地點與電網併聯;2.電網應優先收購所有風場所發出之電力
但不得要求風場提供「保證可靠容量」;3.一個合理的固定電價。
1.與最近電網併聯 :由於風力發電有分散性及個別風場小發電量的特性
風電所發的電不需上高壓電網再由調度中心去轉輸配給其他地區
而是馬上可以在當地被消化掉;不似傳統發電
因為集中一地且發電量大
通常要拉很長的電纜上高壓電網
輾轉輸配到負荷地區。
為了國民整體經濟考量
在技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
電網應當允許風電在最近的連結點上併聯
而不應要求風電非得到數十公里外的變電所併聯
那樣不但會對風電造成不合理的負擔
也是資源不必要的浪費。
2.全部收購: 在大電廠的情況
電網慮及電力的供需情形
有作調度的必要。
惟就風力而言
它無法接受調度(老天爺刮不刮風
難以指揮)
而必須一律上網
一律被收購
不分時段及不能對其要求保證容量。
這聽來霸道
然而風電與其說它是「電廠」
不如說它是「消極的電力消費者」。
也就是說
風場的營運
最主要的效益在於使風場所在地的用電需求減少
因為風電的量小
可以馬上當地消化;又因為它的分散特性
不致影響電網品質
因此具有「消極的消費者」的角色
而非「生產者」。
因此
輸配電單位不可要求風場提供「保證可靠容量」
但對於風電對電需求的貢獻
亦即減低用電需求
不可拒絕。
3. 固定電價:固定電價的方式使投資者的回報
得到一定的法律保障
所以能夠吸引投資人
促進風電的急遽發展。
全世界風電界執牛耳地位的是德國與丹麥
兩國不但裝機容量居世界之首
風機製造商也在世界居冠
西班牙則是後起之秀
繼德國丹麥之後
於九○年代下半突起的一匹黑馬。
以上三國風電事業成功的主要原因即在於:採用固定電價的方式。
德國於1991年立法要求電網應依最終用戶電價的百分之九十收購風電
2000年四月一日就此立法再為修正
精神一致
只是再區分風的強弱
決定電價的高低而已。
其他西歐國家採用的招標制度
例如英國、荷蘭等國
針對某風場招標
由出價(電價)最低者得標
此制度聽來似乎比較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則
但實際造成的結果是:為了得標
各競標者往往出價太低
導致風場項目無法落實。
以英國為例
得標的項目中
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無法付諸實行。
此制度雖立意不錯
但價格離現實有一段距離
最後讓使用招標制度的各國風電發展遲遲不進
不但各國的裝機容量很低
而且風機工業也無法形成氣候。
至於美國與印度
也是因為法律政策搖擺不定
所以造成風電發展為跳躍式的
不能持續長久
使得美國許多曾風光一時的世界最大風機製造商都一一宣告破產
付出相當大的經濟及社會代價。
下圖表示採取固定電價的德國、西班牙及丹麥和採取招標制度的英國、愛爾蘭及法國的安裝風機總數比較
其中可以看出德國的龍首地位 (於2000年底)。
下圖表示採取固定電價的德國、西班牙及丹麥
和採取招標制度的英國、愛爾蘭及法國去年度(2000年)單年安裝風機總數的比較。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我國電業對固定電價的立法規定並不陌生
在1991年通過的『汽電共生系統推廣辦法』即採此例
此後
汽電共生也得到了蓬勃的發展
在短短不到十年間
竟於1999年底佔全國發電的13%強。
因此
目前台灣風力發電產業發展關鍵的是
由政府出面協調台灣電力公司承諾在風場二十年的經營期間內給予一個合理的固定電價(例如每度電新台幣2.5元)
並且電網應優先收購所有風場所發出的電
不區分時段、容量
而給予統一的收購價格。
因風電投資計劃案具有示範性意義
固定電價的鼓勵政策將使不久的將來
風電更具有競爭力;同時
此投資計劃案能使我國國民免受許多環境污染之害。
作為明智的政府
應具有此眼光及胸襟
儘量以快速的方式核准促成;如此
不但能兌現競選時的環保主張
亦能平緩國內對缺電的焦慮
展現政府綠色矽島的決心。
由經濟部能源委員會主導、台朔重工公司興建運轉的六輕風力發電示範系統
早已默默進行。
這套系統最大發電量660瓩
台朔重工在六輕廠區北側濁水溪旁
共設置四座
已進行試運轉半個月以上
併入六輕供電網路。
這些風力發電設備
已在許多國家成熟運轉
選在六輕廠區北側
主要是考量當地風力充沛。
例如
目前正值六輕工業區東北季風最強盛時期
試運轉發電量已超過600瓩
相關人員強調「運轉順利」。
據台朔重工人員表示
引進的風力發電系統
單位發電成本不到十年前一成
有逐漸下降趨勢
設備價格也有下降空間。
因為
風力發電設備技術難度不高
占地不大且裝設容易
如果政策支持
未來在台灣地區就可以看到更多風力發電場。
我只知道澎湖有風力發電 在白沙鄉
我只知道雲林
林口 澎湖而已
還有通宵白沙屯
台灣有哪四座風力發電場?
還有介紹喔
Where Where Where
版主好像是問那有風力發電場!
我知道的是
1、 澎湖
2、 台北縣金山、萬里
3、 桃園縣大園、觀音
4、 苗票、通宵
套房|回收|
3828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5051106225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
留言列表